新县新征程文化欢迎您! 加入收藏
红色记忆

大别山走出的新县籍开国将军

添加时间:2019-11-08

       新县素以“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而著称,在共和国十大“将军县”中居第六位,这里共走出了43位开国将军。担任过共和国大军区司令员职务的,新县走出来的开国将军占近二分之一。解放军实行11大军区体制时,新县走出来的开国将军曾担任过北京军区、南京军区、沈阳军区、兰州军区、广州军区等五个大军区的司令员职务。新县籍共和国开国将军中职务最高者是开国少将李德生,他曾任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许世友上将(1905年—1985年)河南省新县田铺乡河铺村人。1926年在国民革命军第一师任连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黄麻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三十一师班长、排长、营长,红四方面军第十二师三十四团团长,红九军副军长兼二十五师师长,红四军军长,红四方面军骑兵司令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校务部副部长,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副旅长,山东纵队第三旅旅长,山东纵队参谋长,胶东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东线兵团司令员,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山东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司令员,华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南京军区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兼南京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军委常委。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九、十、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在中共十二届一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李德生上将 (1916年—2011年) 河南省新县陈店乡胡子石村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十二师三十五团供给处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六九团排长、连长、副营长、营长,太行军区第二军分区三十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三纵队七旅十九团团长,第六纵队十七旅旅长,第二野战军十二军三十五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长、副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长,南京军区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北京军区司令员,沈阳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9月晋升上将军衔。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十一和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郑维山中将(1915年—2000年)河南省新县泗店乡泗店村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总部炮兵连、通讯队政治指导员,红九军第八十一团政治委员,二十七师政治委员,红三十军第八十九师、八十八师政治委员,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军政学校主任军事教员,教导团政治委员、团长,第四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张家口卫戍司令员,察哈尔军区司令员,晋察冀野战军第三纵队司令员,华北军区第二兵团三纵队司令员,第十九兵团六十三军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十九兵团副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九兵团副司令员,第二十兵团代司令员,北京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司令员,兰州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第三、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九届中央委员。1985年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被增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张池明中将(1917年—1997年)河南省新县泗店乡傅山村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少共光山县委儿童团总队长,少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儿童委员,红二十七军第二四六团少共团委书记,红二十五军军部秘书,红十五军团司令部作战科代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作战科科长,六八八团参谋长,特务团政治处主任,冀鲁豫支队第二大队政治处主任,三四四旅六八七团政治委员,新四军第三师八旅兼盐阜军分区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松江军区政治部主任,哈尔滨卫戍区副政治委员,中共松江第一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治委员,北满军区独立第二师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第六纵队十六师政治委员、纵队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四十三军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部长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参谋长,后勤学院副院长、院长,总后勤部副部长、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九、十届中央委员。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




       吴先恩中将(1907年—1987年)河南省新县箭厂河乡竹林村人。1926年任本村农民协会宣传委员、农民自卫队小队长。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湖北黄安独立团第一营政治委员、独立团经理处处长,黄安独立师经理处处长,红四方面军总经理部军需处处长,总兵站部部长,红九军供给部部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供给处军需员,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七大队队务主任,第二分校供给主任,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供给处处长,晋察冀军区供给部部长、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后勤部副司令员,华北军区后勤部参谋长,湖北军区后勤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北省人民政府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兼财政厅厅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第一副司令员,北京军区后勤部部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顾问。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范朝利中将(1914年—2012年 )河南省新县郭家河范湾村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第十师二十八团排长、副连长、连政治指导员,第十一师三十一团营政治委员、团政治处主任,第十师二十九团政治委员,第十一师五十三团副团长,师司令部参谋主任、参谋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六九团参谋长,三八五旅参谋长,东进纵队参谋长,冀南军区参谋长,冀南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第五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二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冀南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独立第五旅旅长,中原野战军第二纵队副司令员,第二野战军十军副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川南军区副司令员,第四兵团十四军军长,济南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王大华少将(1916年—1976年) 河南省新县新集镇长潭村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十师二十九团政治处宣传队队长,第三十一军九十三师政治部宣传队政治指导员,第九军二十七师七十三团营政治教导员,西路军政治部青年股股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部青年科科长,东进纵队第三团政治处副主任,冀南军区第七旅十九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冀南军区第八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豫军区第十纵队二十九旅政治部副主任,桐柏军区第三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五十八军一七三师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海军第一舰队政治委员,西营基地副政治委员,海军炮兵学校政治委员,训练基地政治委员。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王才贵少将(1907年—1978年) 河南省新县陈店乡王湾村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九十一师二七一团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副团长、团长,二七四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随营学校副校长,三八六旅七七二团团长,师政治部直政处主任,师轮训大队大队长,豫西义勇军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江汉军区独立第一旅旅长,新四军第五师干部旅第二团团长,游击支队支队长兼政治委员,冀鲁豫军区第五军分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山西军区汾阳军分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军高射炮兵师长,北京军区炮兵副司令员,河南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王世仁少将(1907年—1983年)河南省新县人。1928年参加革命,192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共霍山县委宣传部部长等,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六支队八团副营长等。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十一纵队特务团团长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装甲兵战车师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1956年任江苏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叶道友少将(1914年—1961年)河南省新县郭家河土门村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二十五军第七十三师二二三团排长、副连长、副营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一大队大队长、团长,新四军南进支队第二团营长,新四军第三师九旅二十六团营长,第四师九旅二十五团副团长,淮北军区独立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军区第九纵队七十七团团长,淮北军区独立旅副旅长,第三野战军三十四军一○一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海军第四舰队副司令员,江阴要塞司令员,淞沪基地副司令员,海军淞沪水警区司令员,舟山基地副司令员。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叶建民少将(1918年—1998年)河南省新县卡房乡老叶湾村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二十五军七十五师二二三团司令部测绘员、见习参谋,红十五军团七十五师二二四团司令部参谋,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 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八团司令部通信参谋,三四四旅晋南支队侦察参谋、代参谋长,冀鲁豫支队第二大队参谋长,八路军第五纵队二支队团参谋长,新四军第三师八旅二十三团参谋长、副团长,山东军区第二师五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二师五团团长,第十纵队三十师副师长,第四野战军四十七军一四一师副师长、代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师长、军参谋长、副军长, 广州军区装甲兵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参谋长、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第四、 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朱火华少将(1916年—1968年) 河南省新县泗店乡邹河村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 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直属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红三十军第八十八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二六八团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迪化(今乌鲁木齐)新兵营排长,新疆航空队飞行训练班学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机务处主任,大队政治委员,机务处政治委员,军委航空局航空工程处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混成旅机务处主任,华东军区空军工程部部长,南京军区空军工程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朱致平少将(1914年—2008年 ) 原名朱嗣兴,河南省新县泗店乡大畈村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 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十师二十九团学兵连战士,红四方面军第七十三师二一九团二营通信员、文书,红三十一军九十三师青年干事、军教导营政治教导员,军政治部干事、军司令部参谋。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一大队二队学员,中央青委青训班队长、军事教员、代主任,晋绥军区青年纵队纵队长、青年营营长,第三军分区游击大队大队长,临县支队副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吕梁军分区独立第十六团副政治委员、独立第五十一团政治委员,独立第七旅七团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一野战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中华人民解放军师政治委员,军副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工业部政治部主任、副部长。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余述生少将(1915年—1993年) 河南省新县泗店乡王楼村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二十五军第七十三师政治部宣传队队长,红三十一军政治部组织干事,西康雅安独立团政治委员,红三十一军教导营连政治指导员,独立师政治委员,军卫生部总支部书记,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六九团政治处组织干事、股长,第十三团政治处副主任,旅直属队总支书记,八路军前方指挥部野战供给部政治处主任、副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供给部副政治委员,军区卫生部政治委员。第十八兵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川西军区政治部主任,四川省军区政治部主任,成都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82年被选为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吴世安少将(1911年—1984年) 河南省新县箭厂河乡箭厂河村人。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四军十二师三十四团连长、营长,第九军八十团团长,第十三军九十八师师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司令部教育科副科长,特务团团长,鲁南苏鲁支队副支队长,教导五旅副旅长,新四军第二师四旅副旅长,第五师十三旅旅长。解放战争时期,任陕南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江汉军区独立旅旅长,湖北军区后勤部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北省公安总队总队长,武汉军区公安军司令员,湖北省军区司令员兼武汉卫戌区司令员,武汉军区副参谋长,军区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吴华夺少将(1917年—1997年) 河南省新县陈店乡细吴村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鄂东北游击总指挥部特务大队队长,红二十五军交通队班长、手枪团分队长,第七十五师二二三团三营连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四支队八团营长,第九团团长,第二师四旅十团团 长。解放战争时期,任第三野战军二纵队四师参谋长,纵队副参谋长兼第六师师长,华东军政大学校务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军事学院院务部行政管理部部长,队列部副部长、部长,院高级系主任兼函授系主任、速成系主任、参谋系主任,军事学院教育长,陕西省军区副司令员兼省国防工办主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张吉厚少将(1910年—1975年) 河南省新县泗店乡分水岭村人。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第十师二十八团排长、连长、营长,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十师三十团团长,陕甘宁边区延安县大队大队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陕甘宁边区志丹县保安大队大队长,陕甘宁边区保安司 令部教导营队长,保安第二团副团长、代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胶东军区东海军分区独立团团长,东海军分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警备第五旅旅长,农建第三师师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师长,新建铁路指挥局副局长,中 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副参谋长,安徽省军区副司令员,上海警务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




        张百春少将(1916年—1978年),河南新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三十一军师政治部敌工科科长,1935年参加长征。后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团政治处主任、吉林军区吉南军分区副政委、第四野战军四十七军一四一师政委。建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二师政委、空军第二军政委、北京军区空军政委。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张宗胜少将(1913年—1988年)新县卡房乡人,1929年参加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湖北陂孝北县少共区委书记,红四方面军第四军第十师三十团营教导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冀中军区第九军分区二十四团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中军区第八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第二十兵团六十八军二○四师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建国后,任二十兵团六十八军二○四师政委。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入朝参战,任六十八军副政委。回国后任沈阳军区装甲兵副政委,军区后勤部副政委、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先后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杨明山少将(1906年—1995年)河南省新县郭家河乡麻布村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第二十四团副连长,连政治指导员,红九军第二十七师八十一团营政治委员,第八十团政治委员,第二十八团政治委员,红三十军第九十一师二七二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区队长, 八路军留守处组织股股长,八路军总政治部直属工作组织干事,新四军第五师十三旅三十八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民主建国军第二军五师参谋长,冀鲁豫军区司令部军政处处长,豫北军分区副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平原军区干部部副部长、政治部副 主任,河北省军区副政治委员。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荣誉勋章。




       杨 恬少将(1920年—2002年) 河南省新县千斤乡杨店村人。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八路军。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区队长,大队政治处宣传干事,大队政治处宣传股股长,第二分校队政治指导员,抗大总校文工团团长,抗大总校政治部教育科副科长、代科长,第六分校校务科科长,八路军前方总指挥部队列主任,第四科副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司令部军政处副处长、处长,华北军区南线办事处副主任,军区后勤部参谋处处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总后勤部秘书处处长、计划局代局长、司令部副参谋长兼组织计划局局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副参谋长兼后勤技术装备研究院院长,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后勤部部长,国防科学技术工作委员会后勤部部长。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肖永正少将(1904年—1994年)河南省新县箭厂河乡李洼村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第十师三十团副班长、排长、司务长,营部管理员,红三十军八十八师二六四团供给供处主任,军供给部总务科科长,师供给部部长,红三十军供给部粮秣科科长,援西军供给部管理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七大队供给股长,第二分校供给处副主任,晋察冀军区供给部生产科副科长,冀中军区第九军分区供给处处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教导师供给部部长,第二十兵团后勤部副部长、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北军区后勤部财务部部长,河北省军区后勤部部长,省军区副司令员兼后勤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肖永银少将(1917年—2002年)河南省新县箭厂河乡油榨村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十一师三十三团司号长,第三十军军部交通队排长,西路军总指挥部警卫连排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随营学校连长,三八五旅第十四团营长,第十三团副团长,第七六九团副团长,第十四团团长,太行军区第九军分区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六纵队十八旅旅长,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军长、代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长,南京军区装甲兵司令员,南京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成都军区副司令员,武汉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肖志贤少将(1913年—2000年)河南省新县箭厂河乡油榨村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 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豫南独立第四师经理处总务科科长、第十二团经理处处长,红二十五军第七十五师经理处军需科科长,红十五军团供给部军需科科长、兵站站长、后勤部部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 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八团供给处副处长、六八九团供给处处长、旅供给部副部长,八路军 第二纵队供给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西满军区兵站部部长,东北野战军后勤第二分部副部长,第四野战军后勤第五分部兼第十五兵团后勤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十 五兵团兼广东军区后勤部第二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检查局第一副局长,总后勤部重庆办事处副主任,兰州军区空军后勤部副部长。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肖德明少将(1912年—2010年)河南省新县箭厂河乡油榨村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十师二十九团副排长、排长,第七十三师团总支书记,红三十一军第九十三师二七九团政治处主任。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部组织干事,卫生部政治处主任,三八五旅第十四团政治处主任,第十三团政治委员,鄂豫皖湘赣军区鄂东军分区独立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独立第二旅四团政治委员,鄂豫军区第三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湖北军区黄冈军分区副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政治委员,湖南黔阳军分区政治委员,湖北省军区副政治委员。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陈 波少将(1908年—2009年)河南省新县泗店乡范店村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鄂豫皖红一师第二团连政治指导员,红一军第一师一团副营长,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十师三十团副团长,援西军司令部第二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前方总指挥部特务团参谋长、副团长,太行军区荣军学校校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军区通化保安司令部参谋长,辽宁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辽宁军区副参谋长,东北护路军南满指挥部司令员,东北铁路公安总队副总队长,东北铁路公安局副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东北铁路公安总队总队长、司令员,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警备部后勤部政治委员,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勤部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后勤部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官宗礼少将(1911年—1970年)河南省新县郭家河乡范湾村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十师二十八团排长、连长、副营长,红四军卫生部总务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七○团供给处处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供给科副科长,山东纵队第三旅供给处处长,清河军区供给部部长,渤海军区后勤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渤海纵队副参谋长,第三野战军九兵团后勤部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九兵团后勤部部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司令部第四分部政治委员,南京军区后勤部副参谋长、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范朝福少将(1915年—1993年),河南省新县人,海军原副参谋长。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军宣传队长、群众武装科长、卫生处政治委员,八路军团卫生队政治指导员、民运股长、大队政治教导员、大队政治委员,团政治委员、民运部长,军后勤部政治委员、水警区政治委员、基地政治委员、海军直属政治部主任等职。革命战争年代,他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斗争、二万五千里长征、响堂铺战斗和淮海、渡江等战役,为人民解放事业、人民海军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1964年晋升为海军少将军衔。





       胡立信少将(1915年—2015年)河南省新县代咀乡合龙村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总部译电员、无线电台政治委员,第四军司令部机要科副科长。参加了长征。解放战争时期,任太行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第二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晋中军区独立第三旅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六九团政治处教育股股长,团政治处主任,旅轮训大队大队长,太行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太行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第二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晋中军区独立第三旅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南军区邵阳军分区副政治委员,第二十四步兵学校政治委员,防空预备学校政治委员,防空军高射炮兵学校政治委员,空军高射炮兵学校政治委员,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胡立声少将(1917年—2010年)河南省新县人。11岁参加儿童团任分队长、县儿童团巡视员。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7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八团特派员,一二九师新一旅政治部保卫科科长,豫西专署公安处处长,太岳军区二十四旅七十一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太岳军区第二军分区警备第四团政治委员,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华北野战军六十二军一八五师副师长,第十八兵团六十二军一八六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长,旅大警备区守备一师政治委员,外长山要塞区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冶金工业部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冶金部办公室主任、北京指挥部第二政治委员。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扶廷修少将(1912年—1966年)河南省新县人。曾用名扶少淮、符庭修。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光山县独立师第4团连长,红25军第75师223团营部副官,河南游击支队司令部参谋,红25军军部电台管理科科长,红军总供给部总务处处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外交部管理科科长。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反“围剿”斗争和红25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交通局交通科科长,新四军第6纵队司令部副官处处长,第4师22团参谋长,第4师司令部副官处处长,第4师12旅33团团长。参加了反“扫荡”、反顽斗争。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4师12旅36团团长,豫皖苏军区参谋处副处长兼管理科科长、军区军政处处长,第2野战军18军后勤部副部长。参加了淮海、渡江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进藏部队后方司令部参谋长,西藏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军区副参谋长。1955年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




       胡贤才少将(1916年—1983年)河南省新县卡房乡胡湾村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河南省罗山县特委便衣队队长。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四支队政治部警卫排排长,江北游击纵队第三大队中队政治指导员、连政治指导员,新四军第二师五旅十五团副营长,淮南军区独立旅第四团营长,淮南军区独立团副团长,西分区定合支队参谋长,新四军第二师六旅十七团参谋长、副团长、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野战军第六纵队十八师五十二团团长,华东野战军随营学校高级干部队队长,南下干部团团长兼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九师副参谋长,第三野战军二十二军六十四师副师长兼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浙江军区第十军分区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师长,副军长,济南军区副参谋长,济南军区司令部顾问。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




       徐明德少将(1916年—2007年)河南省新县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总部电台报务员、电台台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军委三局分队报务主任、分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人民自治军司令部通信处一科科长,吉林军区司令部通信处三科科长,第四野战军十二兵团司令部通信科科长,十五兵团司令部通信科科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政治部直属第三政治处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部通信处处长,海军通信兵部主任,海军副参谋长。参加了解放一江山岛、上下大陈岛战斗、炮击金门、“八六”海战和反“小股”作战等战役战斗。1973年,他担任海军司令部“两查办”主任,为平反冤假错案做了大量工作。1955年被授予海军大校军衔,一九六四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高立忠少将(1916年—1978年)新县泗店乡余河村人。192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独立营通讯员、红四军少共国际团二营通讯班长、鄂豫皖少年先锋队总指挥部执行委员、黄麻区少共书记、武工队员。1933年转为中共党员。1934年12月底随独立团离开鄂豫边去皖西。1938年1月,红二十八军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高立忠先后任新四军四支队手枪团二中队党支部书记、政治处组织干事、教导队政治指导员、政治处主任。参加了蒋家沟口、棋盘岭、铁铺等战斗。同年10月,参加庐(江)无(为)战役。1938年12月,高立忠任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二团政治处主任。1941年3月任七师十九旅五十六团政委。1943年3月,成立皖江军区,高立忠任巢无独立团团长。1944年7月,高立忠调任新四军七师皖南支队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高立忠先后担任新四军七十一师二十旅政治部主任,华东野战军六纵队十七师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华东野战军先遣纵队独立支队政治委员。参加了孟良崮战斗,南麻、临朐战役,莱芜战役,淮阴、涟水保卫战和淮海战役。1970年任海军第三研究院副院长。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中国人民共和国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高厚良少将(1915年—2006年)河南省新县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先后当选为中共中央第十一、十二届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第五届代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6年7月中央军委授予他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黄光霞少将(1915年—2002年)河南省新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排长、指导员、营长、副团长、团长、军分区司令员、旅长、省军区副司令员等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参加了中央根据地一至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参加了“百团大战”和数次反 “扫荡”战役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他作战英勇,指挥果断。新中国成立后,他为部队建设做出了贡献。他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程世清少将(1918年—2008年),河南省新县人。1929年,参加红军队伍,被编入光山县独立团当传令兵,1931年被编入红二十五军七十三师二六七团宣传队任宣传员,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十五军团七十八师政治部宣传队队长。抗日战争时期,被编入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八旅六八七团任宣传干事,参加了平型关战斗,1939年后,先后任344旅独立团一营教导员,冀鲁豫支队二大队宣传股长、政治处副主任,新四军三师八旅二十三、二十四团政治处主任。建国后,曾任军委装甲兵司令部干部部部长、政治部主任、福州军区副政委兼江西省军区第一政委、江西省委书记、江西革委会主任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在文革期间,他是一系列重大事件的见证人。




       鲁加汉少将(1916年—1991年)河南新县陈店乡人,原名鲁述安。他曾参加儿童团、少先队,并担任少先队队长,1930年1月参加红军。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上党、运城、临汾、晋中和太原等重大战役。1950年后,历任川西军区民运部部长、军分区政委,成都军区干部部部长、政治部副主任、后勤部部长,四川省军区政委,成都军区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59年参加指挥昌都战役,取得了西藏平叛胜利。




       熊作芳少将(1913年—1994年),河南省新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第十师政治部干事,少共万源县委书记,金川省委组织部部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游击第六大队政治委员,豫鄂挺进纵队第一团政治委员,新四军第五师十四旅副旅长,鄂南指挥部指挥长,鄂东军分区司令员兼中共地委书记。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第二纵队十二旅政治委员,鄂东军区副政治委员,鄂豫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河南军区演川军分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军长兼参谋长,济南军区副参谋长、参谋长、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得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潘寿才少将(1906年—1974年)河南新县卡房乡人。1928年参加光山县区游击队。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一军团政委、第四军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是中共七大代表、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潘焱少将(1916年—1999年)河南省新县卡房乡人。1929年参加红军游击队编入光山县独立营,1930年12月编入红4军10师29团,在该团特务连当传令兵,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鄂豫皖苏区的二、三、四次反“围剿”斗争、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潭友夫少将(1917年—1976年)河南省新县卡房乡人,1929年参加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十师政治部宣传员,红四军第二十九团政治处主任,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队政治教导员,太行军区决死队第三纵队团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八纵队二十三旅六十七团政委,中原野战军第四纵队十二旅政治委员,安康军分区司令员。建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军长,南京军区副参谋长、军区后勤部部长,安徽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潭知耕少将(1917年—2001年)河南省新县陡山河乡人,1930年参加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十二师三十五团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四支队十四团参谋长,新四军第二师四旅十二团团长,苏浙军区司令部参谋处处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四纵队十一师师长。建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参谋长、副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教育长,海军广州基地副司令员,南海舰队司令员,军事科学院副院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